这本书写的真不错,虽然不涉及技术,但基本上是围绕个人精进这个主题展开,是一部个人认知升级类著作,就像封面所说:“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职场中的自己找不到感觉,如今有幸读到本书,才发现我的职业生涯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若是早点看到,也许可以避免一些无用功。
一、作者简介
《见识》作者吴军博士,清华大学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计算机科学家,硅谷投资人(丰元资本的创始人),著名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还是资深的摄影爱好者和古典音乐爱好者。曾先后供职于谷歌和腾讯,是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畅销书《浪潮之巅》、《大学之路》《硅谷之谜》《智能时代》的作者。
二、引言
《见识》这本书的主题讲个人精进,包括生活与工作,还有对世界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比较高大上的东西,是作者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也是作者对自己职场经验和人生经历的总结。
书籍内容涉及人生智慧、提升见识、职业进阶、商业本质、理性投资和好好说话,这些都是职场人士最为关心的内容。吴博士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他将自己的经历及身边那些时代领航者的经验,以亲切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不知所措的人生,迷雾中寻找,不确定性摸索。这仿佛成了现代世界的普遍困扰,之所以会有这种困扰,是因为我们还缺乏见识。吴博士的《见识》这本书,看过之后,犹如带上了望远镜,能望的更远,看的更深。老话说得好,望的远,走的更远。吴博士本人是成功人士,他的成功是由于他更高的见识。站在生命的高度,对一些人生思考和体会,娓娓道来,安抚年轻人那颗躁动的心,为迷茫的下一代指明前进的方向。
三、书籍内容
《见识》一书,全书共分为九章,是根据吴博士在 “得到” APP 上的硅谷来信整理而成的,整本书分为商业篇和人生的智慧量大部分。看似分离,实则联系紧密,一个人在现代的社会有个好的生活,必定要加入商业社会,与别人进行写协作,共同创造财富。
- 认“命”才能成功:书中的认命不是讲迷信、有背景、考出身,而是认清当下的时代和生存环境,针对性的规划人生
-
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说白了就是要做当前时代相向的事情,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就是不能逆当前的社会发展的潮流,要与时俱进
-
人生重要的投资:谈到投资,说到投资,不仅仅是金融方面的,理财什么的,对自己的投资也相当重要,同样重要的投资还有配偶的选择,因为配偶陪伴自己大半生的
-
用看待一生的方式看待每一天:找不到活着的价值,因为视角不同,如果站在生命的尽头回望一生,你对人生的规划和思考会不一样
-
不做选择就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我们在某个领域迟迟不能展露头角,往往是因为自己的机会太多,都想尝试,都兴趣,无法将精力集中攻克一点
-
坚持就是胜利:这不是空洞的口号,龟兔赛跑就是典型的案例,只要跑到足够长,跑的快的人大多会在中途主动放弃,最后赢的原因仅仅只是你还留在跑到上坚持。没有什么秘籍,就是坚持
-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安静的,慢节奏的,独处的,相比于网络的信息轰炸方式而言,它更让我们有时间深度思考,审视人生,阅读应该是一种贯彻终身的生活方式。以为我自己为例子,我原来读的书比较少,一年可能读不了几本书,但现在我 1-2 周读一本书,最长不超过3周,写写感想或总结,感觉也挺好的
-
专注是成功的秘诀:人一旦习惯不断分心,当他想专心的时候,很难摆脱分心的恶习。所以我们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
效率的正确定义:效率不是做的多,完成的快就行了,而是反思一下每天做的那些事对公司,对自己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和效益。是不是有益于公司的利益,是不是有益于自己能力的提高
-
比贫穷更可怕的事情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能够获得,而缺乏这三样东西,后天再获得的难度就大了
增长见识,带上自己的望远镜,看的更远,我们也就能走的更远。而增长见识的方式无非是:读书、交流、行走。
要则:掌握商业的本质
在商业文明的现代社会,掌握商业的本质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基本技能。比如,我们如何看待共享经济、众筹经济,以及时不时冒出的新经济,任何新商业的背后都离不开商业本质,看穿其本质,才能了解其走势。在这个大众创业的年代多少人对创业的误解,书中提到有些创业者做完 0-1 就撒手不干了,如搜狐公司的张朝阳,当年门户0-1启动后,过的很好,后来撒手到处游山玩水,却错过了 1-N 的媒体迭代;也有些创业者只做 1-N 的事,比如山寨他人产品。
那么,商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书中说到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个人的理解:商业的本质的让人多花时间,而不是省时间。每个商业体都希望你多花时间,钱某种程度讲是个人时间所换来的。
要则:高效做事
在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需要面临多种事情,生命只有一次,给每个人的时间是公平的,在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高效做事,我们人生才能完成更多的事情,体验更广的人生。比如,高效做事,要拒绝成为一个伪工作者,伪工作者每天貌似很忙,经常加班加点,但是其做的工作却无效或者根本没有带来收益。成为高效的工作者,做重要的事情,做能提高收益的事情,而不是做一些杂七杂八的无意义事情。
要则:人生减法
人生需要做减法,我们常常困扰时间不够,可能是选择太多,而又不愿意放弃。人的精力有限,我们需要做减法,把选择砍掉,精简到能专心的做少的事情。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他有朋友的女儿大专毕业,做护士,后考上约翰胡普金斯大学,后又在全球 500 强医疗公司做经理,她的成功法则就是做减法,出国时就一心一意考托福,而在公司就花很长时间做一件事,10 多年就只跳过一次槽。人生需要做减法,别太贪婪,什么都想得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要则:认识幸福
现代人所谓的成功其实并不是一种追求,这只是手段,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幸福。过幸福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吴博士事业有成,但他不仅仅看重事业,还协调时间专研兴趣,注重家人,写书传播正影响力。人生可以多维,幸福不是单一的。事业的成就某种意义上对社会产生了正向的影响,这种正影响会给人由衷的幸福感,比如,吴博士写书,对社会产生正影响。而兴趣,给个人的幸福感,体验世界的别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还包括家庭的幸福。
职业生涯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优秀都需要指导:
见识很重要,你的见识就是你的职场愿景
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我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因为没有这样的榜样和标杆,没有美好的愿景画面在我面前,所以糊里糊涂就是十年。人生有几个最关键的十年呢?原来,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一切没有为人生大目标服务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费生命。《见识》告诉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需要寻找机会增长自己的见识,可以选择古代圣贤,也可以选择当代科学家。
首先谈一下,能够走多远,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一定是见识。
如果把见识拉长到整个人生,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身上找差距。爱因斯坦和我们普通人的区别有三点,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赶上。
- 爱因斯坦是一个持续提出问题的人。一个能够善于提出当下最重要问题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找题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扰
-
爱因斯坦爱做白日梦。大脑不受限制胡思乱想各种场景,然后总结规律,但是很多人都会受知识和周围人思路影响
-
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辈子去验证。统一场论的假设至死没有完全明白,60年后2017年被几位科学家证实
虽然,已经在学业上不可能深造,但是可以学习他们的知识,见识,勇气,做事方法,漫长的人生还是有希望做出成绩。
从《庄子》中找指引。
成败的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的高低取决于环境。
- 《庄子》逍遥游提到北冥有鱼,起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环境限制了人的见识
有些人,没有见识,有时候还自己自我满足,故步自封。真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不论做什么事情,自己总是入场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窍门和规则,最主要是还不主动咨询别人,可能因为你和高手之间永远没有交集,彼此虽然物理接触,但是思想处于平行线,所以差距越来越大,突然有一天,开窍了,开始主动咨询身边的任何人,最后才发现真是天外有天,望洋兴叹,庆幸终于心态开放。同样的感受在工作中体会更明显,不主动请教的傲慢的年轻人,会失去很多机会,迟早会被淘汰。环境决定见识,见识决定成败。
认清现状-伪工作者和10000小时误区
程序员总是很忙,但是效率却低下,这就是伪工作者。具体体现在:
- 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利益,也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都是伪工作者
-
有的人明明可以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旧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这就是典型的伪工作者
-
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情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
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丁,总是话费很多时间和经历找漏洞打补丁
-
不专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纠结在不重要的5%
-
每次开会找大量不必要人旁听,或者总去参加不必要的会议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 能够找最重要的工作解决。站在公司角度考虑"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获益最大"的高度工作
-
让员工明白,自己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收益方是自己
面对伪工作者,他们觉得自己在10000小时中表现很努力,那是进入了一万小时的误区。
- 简单重复:伪工作者就是从事低层次的重复工作,工作中学会简单的编程就意味工资还不错,未来智能时代,技术进步只有2%的人收益,这类人迟早要被淘汰
-
习惯性失败: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好意思请教。迷失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因为他们花了不止10000小时,总是不见效果,总是一个人在捣鼓东西,就是找不到解决办法
-
林黛玉式的困境:有内涵和才气,想问题想得很深,但是致命的弱点在于才华越高,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精进,排斥外界。生活中大量存在这样的人
-
狗熊掰棒子:10000小时努力需要累积的效应,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的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
可执行方案-趁手工具避免掉坑
三板斧破四重困境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人想进步,必须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愿景。愿景之下是清晰的阶段性目标(战略的核心),朗道等级最大的核心就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差一点点。根据五级工程师划分规则,我们大部份属于三、四级人员:
- 三级:能够带一个团队,做出一件世界级的产品。要成为三级工程师很难,对计算机科学的本质要了解,对每年的变化要掌握,对工具(编程不过是工具而已)要用的随心所欲,对产品设计要有常识,对位置的问题要知道如何入手解决,对一个大问题知道如何分解给下面员工去做。每一项都是一个阶段性目标
-
四级:指导和带领团队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能够解决好一个有海湾大桥这样规模的问题, 从管理者角度讲,中国IT公司缺乏这样有头脑的工程师。至于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有机会,那是因为他们和上下级较强的沟通力帮助了他们)
战术--需要将战略分解成可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提高程序质量水平,可以从写单元测试这种操作的事情做起,在一种节能稍微成熟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战的事情,以便达到下一个目标。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任何一个想要精进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厉害的人来往,因为整天和臭气篓子下棋,只会越来越臭。既然和比自己强的人来往,很可能碰到了自己境界不够,不理解对方,那就需要深入了解对方说话的原因。只有经常这么做,才会避免习惯性失败。如果我们总能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到合理性,不仅进步快,而且眼界气度都会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会陷入林黛玉式困境。
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点,在有的公司很明显,尤其是操作性流程性特别强的公司,能够经常整理、归纳的人,好处就是再次碰到进步很快,也不用再去咨询,谁都不愿意给人重复讲一个事情。欧美人喜欢记录,比如美国工业崛起的时代,当时如何做实验的,现在仍然能够找到记录,这样经验积累和传承。而中国人,常常在低水平的重复发明。
- 目标管理工具 OKR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找管理自己的目标的工具。
形成原则
做好最后的1%
做的还说的过去的人和做事情总做好最后1%的人相比,收入社会地位,发展机会差别太大了。所以所有的好机会都是留给那些各自领域做的最好的5%得人准备的。
发邮件有确认,瑞士制造。如果我们时刻脑海中有瑞士制造几个字,那么离5%就差不远了。我们应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互相学习,这一点在得到专栏有很好的体验。吴博士讲到,在这里我们和做的1%的年轻人在一起,一起讨论,很多人一年内进步极其明显。
职场完美进阶:常识,科技和艺术。
巴菲特致股东信多次提到:注重常识。 牛顿也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到常识重要性。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总是谦逊的,他们一方面希望民众有科学的头脑,另一方面不断强调自己的局限性,认为自己发现的无非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规律而已。相对于其他假大空研究员,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所以衡量一个专家最可靠的方法是,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每一个人都能理解。
- 0-50分,靠的是常识,没有常识做基础,科学和技术就是虚妄。常识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行业常识不同
-
50-90分,科学技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做事情,所以大家都在探索,因为科学技术可以复制
-
90-100分,就需要靠艺术。苹果手机的用户体验,法拉利和兰博基尼机制跑车有很多手工打造的模具,装配。但是所有的艺术一定是在技术基础之上的
职场上处理各种关系,首先要有一些基本常识,这些常识在出校前就应该懂,否则就被认为情商不够。下一阶段就靠技术,经验不足或者做事情不专业都属于这个范围,好的单位会注重人才培养,交给大家做事管理的方法。所以如果正常,大家都可以达到90分了。
职业中的帝道,王道,霸道。
商鞅游说秦孝公,第一次讲尧舜禹汤的帝道,第二次讲周文王,武王的王道,第三次讲五霸的霸道。最后秦孝公最感性去的是第三个,所以商鞅变法,功利性很强,短期内见效,但是秦国20年就灭亡了。职场中也是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功利性,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这样的人迟早会遇到职业天花板。所以我们应该要自我通识教育。
人必须掌握一点专业以外的知识,这样眼界才可以开阔,才能更好的与别人合作,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
- 过买一些通识教育相关的书:仅此一本书就足以引导自己对十年的工作进行审视,拨云见天的效果,并且快速调整方向。所以,对于认知升级类的著作,是应该多读,而且早读,越早读书,越早受益
-
读书之后反哺工作,职场中要更专业。所谓专业,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达成为中心。所有的沟通,会议,关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无一不是以此为主要目标。专业人士处理事情就会以职业为目标,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能够非常专业做事,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
四、内容的整理
本书是元旦前一周开始每天晚上读一章及元旦休闲时间读完了,然后每天写了一点感受与回顾。
个人发展的建议
首先,序言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之前看电视剧或者看书都知道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人有三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 一是知道你能改变的
- 二是知道你不能改变的,并且能够接受它
- 三是拥有智慧区分两者
序言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同时进一步说明了能够改变的因素是在环境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两条线之间努力。时代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环境因素),同时我们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决定个人的命运。(未来的方向因素)序言进一步用举例子、打比方和引用名人名言的方法阐释了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对于我们命运的影响。作者建议我们遇到问题分析一下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改进的方法,并且落到实处。同时建议我们了解古今中外智者的思维方式,用它们来替代我们自身那种要么认怂、要么鲁莽地扇人巴掌的思维和行动后,我们就会有好命。
环境因素
在认清环境的例子中,吴博士用了屌丝逆袭的例子,建议试图在金字塔上爬几个台阶的人,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而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
对于周围商业的认识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当网购节省了我们大量时间的时候,很多人把钱和时间都浪费了,如之淘宝上买了一堆没用的便宜货,或者不到半小时就要在手机上刷屏的人,这是人性使然。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后,常常会追求娱乐和享受,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第三眼美女新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三个阶段。第一眼美女很漂亮,但不属于大众范畴,此外人有时会看走眼,第二眼美女没有第一眼美女天生丽质,需要更懂得时尚细节才能引来周围人欣赏的眼光,但是成本比较高,第三眼美女属于大众范畴,可能没有光鲜的外表,但是有美德或者价值。
思维方式——工作上的建议
有些人习惯于做简单、重复且价值又低的工作,因为那种工作不需要太动脑筋,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人一旦习惯于这种工作,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就做不来了。我们职场中人,与其把心思放在赚小钱上,不如把它们都聚焦到一点,练就捡西瓜的能力。人有一个弱点,就是见到小便宜想去占,很多利益舍不得放弃。结果把自己搞得每天忙于应付差事,水平没有长进。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少做事情、做好事情。在低水平上做很多事情,花两倍的时间只能获得两倍的收益,但是如果把时间集中起来将事情做得比别人好,两倍的时间可以获得 10 倍甚至更多的收益。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短暂,能力有限,学会取舍,懂得幸福。
作为员工
- 灵活运用“牙刷”和“爆款“的原则:每周把工作总结成三句话,周一早上汇报给上级;每半年到一年,要有一个让他惊喜的成果
-
主动站在对单位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找出来并完成他们
-
确立“愿景——目标——道路”,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每次遇到别人和自己有不同意见时,开始找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不仅理解了对方的问题,而且对人性的理解也有了提升),凡事做记录,避免从头开始
-
OKR(objectives key results),目标和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结果
-
任何时候为人都要谦卑,只有谦卑,才能更有效地沟通
-
注重长期效益,把一件事放到两三年的时间周期来看待,这时我们对它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
-
很多人觉得自己专业水平很高,工作也努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的原因,因为缺乏大局观,除了自己专业范畴内的东西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
缺乏沟通能力。一个是自己脑子本身不清不楚,另一个是生怕自己把事情说小了,别人不重视
-
职业中的帝道、王道与霸道。用短期的方法到达长期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职业天花板的解决方法,作者认为是有后劲,即掌握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眼界开阔
-
职场完美进阶:常识(0-50分的基础)、科技(50-90分,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具有可重复性,遵循一定的步骤都能够学习和掌握)和艺术(90-100分,要靠天赋)
-
确认对方收到你的信息,并且理解你的意愿
-
靠事实,以一种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说服人
作为管理者
-
司马迁的智慧-- “故善者因之(发挥特长),其次利道之(用利益鼓励),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管住),最下者与之争”
-
缺乏沟通能力
-
不了解细节。很多单位效率低下,和下面的人搞出了一堆不需要做的事情有关,而这里的责任要怪领导。作为领导,如果不了解细节,整个部门就不可能有高效率
家庭生活、子女教育上的建议
在张靓颖母亲通过媒体站出来公开反对女儿婚姻的例子中,作者认为这不是一位母亲该做的事情,做法也不对。由此引申到父母需要与时俱进、给孩子做好表率、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产,不论多大都说孩子应该听自己的话、孝顺自己)向现代商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彼此尊重和理解,大气、不倚老卖老、学习的愿望很强烈、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接受新鲜事物)转变。
以当今常用的起跑线、玻璃心来说明年轻人伤不起的原因。很多家长、老师不断告知孩子一朝落后、永远落后,孩子们遇到困难,暂时落后,就害怕,心变得脆弱。但是人很难永远有好运气,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在人生中长跑的能力,一时的失败或者落后算不上什么大事。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钱更可怕的事情。
人的天性上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但是很多时候减少会让我们过得更好。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吴博士用了印度人在婚姻中、职业上选择比其他族裔少得多,但生活的更幸福的例子进行了阐释,让我感到事实与自己认为的有很大出入,感到震撼。人们的经济收入通常会在成功地选择职业或者更换工作单位后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人的幸福感和成就的取得,却不是来回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没有多少选择时深度经营的结果。
交朋友的建议
作者的交友准则有三条:
- 一是凡事三思而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为人持重,多动脑筋,不要毛毛躁躁)
- 二是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礼数有加,但保持距离)
- 三是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作者避免损友的方法:不给损友第二次机会,永远不要来往。
投资的思维
投资的原则是永远不捡便宜货。巴菲特讲,“要用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一个好的公司,不要用一个便宜的价格购买一个平庸的公司”(purchase a good company at a fair price, not a fair company at a good price.)
财富最终要靠创造才能获得,这是常识。
金钱观:
- 钱的本质是对各种资源(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个人有钱是因为个人提供了时间为大家做了有用的事情,即将个人的时间资源商品化的结果
- 有效花钱等于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而利用了社会资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钱。——昨天无法改变,经济学上称其为沉没成本,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想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它把今天过好。用钱来提高今天的生活品质是作者的一个原则,这不仅是为了享受生活,更是因为未来是在今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 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要想多挣钱,一是讲究挣钱多效率,二是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会的技能
有风险意识的人,做决定时会稳妥的多,得到的结果也会好很多。
投资中的误区:
- 贵重金属是好的投资。——它们和人类创造财富没有什么关系。黄金今天最主要的用途是避险。白银、铂和钯价格波动很大。
- 专业人士理财一定比我自己做的好。
- 在股市上花时间研究得越多,回报就越高。——越是努力,越是经常交易,回报越差。
- 只要有人买股票就会不断涨。——通常在股灾之前,接受那些价格早就超过价值许多倍的股票的人,常常是无知者无畏的新手。
- 哪怕我买的股票亏了钱,只要我不卖,就没有损失。——股市的指数,下跌后总有涨回来的一天,但是对于单只股票这个规律不一定。一只不断下跌的股票必定有它下跌的原因。今天产业的变迁使得它们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可能永远回不到当初辉煌的年代了。
- 一毛钱的股票很便宜。——一毛钱的股票未必比100元的更便宜,这不仅要看它的公司发行了多少股,还要看它的赢利能力和成长率等很多因素。
围绕投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立足于通过投资获得长期复合增长的回报,指数基金和国库券,每年微调一次。
看到一些看似浅显的道理时能够多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经历产生一点共鸣,然后想到它深层的含义。
增长见识
- 幸福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幸福总是一瞬即逝,没有一种得到能让幸福长久停驻,所以幸福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对自己的投资,让自己变有核心竞争力。但大部分人的一生,最长的时间是在婚姻中渡过的,所以找一个好的配偶是几乎比投资自己更重要的投资
-
打破心中的那道围墙: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增长见识的机会,只是我们内心拒绝改变;长见识就是要接受新的事物,只有打破陈规,我们才能接纳更多的东西,增长更多的见识
-
别侥幸,别贪婪:巴菲特给了中国一位投资人三个建议,每一条都在劝诫我们做人不要侥幸,不要贪婪,所有做事情也是如此,少做事情,做好事情才是成功的关键
-
做好最后的1%:销售成功的完整流程是把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我们做事也要有这样的原则,勇敢的开始只是起点,做好最后一步才算成功
-
1万小时的误区:低层次的重复,失败就永远成不了成功之母,1万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效应,就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要明确和程式化,不要只是在心里默默参悟
-
对待金钱的态度: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都存起来也是不行的;钱啊,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而且,只有花出去了才是属于你的
-
宁缺钱别却它:比缺钱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和缺乏规矩,因为这会影响我们的气度和格局,而气度和格局则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
-
工作和职业:工作是谋生手段,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事业才有成功,要把工作当成事业就要在初期好好选择,不要只为了眼前的高收入去忽略未来的发展
-
用好你的天赋:人有两个天赋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一个是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个是梦想和浪漫的情怀,想要鹤立鸡群便要用好它们,所以人生不仅要做人,还要会作诗。原创:去往朝拜的路上
五、个人感想
作为个体而言,知道并不等于做到,做到也并不意味着得到。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停留在浅显的知道呈面,还以此为乐,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但又因为学过之后,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变化,没有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学会,这就是“伪学习”者,同书中所说的“伪工作”者的概念是相同的。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都需要以结果为导向。没有结果的学习,就是伪学习,像我这样做为一个伪学习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
收集很多电子书
收藏干货好文章
收集学习资料等
……
囤了各种电子书籍差不多有几百本,但就是没有耐心看完任何一本,甚至由于给自己太多选择,反而不知道看什么;百度云盘里收藏了许多学习资料、各种教学视频,但就是没有认真且完整地学完过任何一个;有道云、为知笔记,微信里也收藏了许多好文章,好多所谓的干货,可收藏的东西变成了永远的雪藏,基本上很少回头看一眼。这就是书中所说的: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面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
最后,出现的结果是为此反而增加了压力,给自己带来许多负面的信息与情绪,感觉自己是一个没有执行力的人。
好多时候,我常常把追求成功当做目的,而不懂得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可以说这是我从这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点,可正如上面所说,知道了又如何?真得做得到吗?相信在接下来的生活与工作中:
我还会犯捡芝麻,丢西瓜的错误;
我还会在工作与生活中一如既往地做加法;
我还会继续在做一个伪学习者,伪工作者;
……
但,知道总比不知道要好,知道了至少有一个可以对照与参照,知道真正正确的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方法是:
人生需要做减法,懂得西瓜与芝麻的道理;
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提高见识需要大量阅读,并且必须同比自己牛的人在一起,也就是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与环境;
凡事以结果为导向,不做伪学习者,伪工作者;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
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践行这些“见识”。仅仅是知道远远不够,必须以这些“见识”为镜子,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去对照,去检视自己的所做所为,看有没有偏离方向。
六、总结
见识:即本书的书名,即在生命的长河中,若想有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所应具备的基本常识和观念。天才必定有过人之处,但我们凡人跟他们的差异或许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其他方面,比如认识上,见识上,以及勇气和方法上。起跑线和玻璃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输在起跑线真的不是大事,而玻璃心却可以阻碍很多优秀人士堕落。贫穷其实是挺好改变的,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和格局下。另外一个大和小的相对性等。
贤者智慧,朋友最为重要的是品质,而非能力;拉里.佩奇不断的刺激自己,让谷歌不断的突变,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巴菲特的午餐所讲的,最重要的是谨慎,只做自己懂的事情等。
整本书没有过多的教导,吴博士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述自己的人生观。当然他的人生观是其所有阅读过的书,交往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沉淀。在这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世界当中的一剂良药,安抚年轻人躁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