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花了近两周的时间,将古典所著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一书读完。这本书是关于思维、信念等人生底层架构改变的书籍!
一、引言
自从小时候一直都信奉一句“格言”:“99% 汗水 + 1% 灵感 = 天才”,所以自己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总认为“勤能补拙”。在生活中,我也慢慢用“自己只要尽力了,拼过了,自己一辈子不后悔就可以了”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然而,看了《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才知道自己有些观念是错误的,从某个角度看,或许自已只是一个“假勤奋者”。
所谓“假勤奋者”就是说在别人或自己看来非常勤奋,然而却“收效甚微”。“假勤奋者”通常会在挫折之后,自已反思:“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但是就是……我想不通”。确实如此,自己受的苦累都是自己找的,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自己受的苦并没有什么效果。
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了,但是我们应该慢下来,把心静下来,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了再去做,也就是要理解时代的趋势,要懂得借平台的势,要借力才能跃迁成为高手,很多高手都是沉得住气,慢得下来的人,所以想成为高手就要有宽广的心胸和平静的心态。
二、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古典,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国内资深生涯规划师、全球职业教练中国区首席导师、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在职业发展咨询领域,他是走在前沿的探索者和引领者。《跃迁》是古典2017年出的一本书,刚刚读完,结合自己最近践行时间管理,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疑惑和思考。
三、书籍内容
《跃迁》的副标题是“成为高手的技术”,高手炼成的秘诀。高手是什么?要什么成为高手,首先就需要进行对标,这样我们才明白自己与高手的差距在哪里。这个时代的高手都具有的特点: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他们凭借的关键点是: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对此,可以理解为五个关键点:
- 善用内部动机
- 刻意练习
- 底层知识
- 联机学习
- 复利效应
书籍从这五个关键点来展开:
3.1 善用内部动机
心理学中将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我们所见的高手一定是内部动机所驱动的,他们都有很明确的人生信念和使命。例如创新之父乔布斯的人生使命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人生使命是“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所以,人生使命就是你在世上存在的意义,它将决定你能走多远,也是你面临困难还能继续前行的关键内部动机。
因此,需要多看看名人的使命,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从中也能逐步找到你自己的人生使命。
3.2 刻意练习
正如书籍所谈到的“持续地努力和积累”,我们所见的多是高手人前光鲜的一面,但其背后所付出的刻意练习的艰辛才是最值得学习的。那么,刻意练习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一是心态,俞敏洪在序言中提到要“慢”和“投资”。慢下来才能明白冥律分布的底层知识,才能观察出这个时代的价值在哪里,你的价值在哪里,反思出你的独特优势在哪里,从而拥有聪明的头部战略。而“投资”的心态,让你可以随时反思自己的每件事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也能给自己及时的反馈,不断修正自己的战略决策。而投资的心态,也能让我们能够不断向目标精进。
二是二八法则,我们要将80%的精力投入到20%的关键点的掌握上,这样才能高效。即书中提到的“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3.3 底层知识
底层知识无疑是 20% 关键点中的 20%,书籍提到了两个方面的底层知识:
心理学/教育学。它是有关个人内在的底层知识,将促进自我整合,从而实现内在的丰盛。
社会学/经济学。它是关于社会运作的底层知识,将促发社会效应,从而达到外在的成功。
比如《跃迁》这本书里提到的冥律分布就是进化论的常识,书中还提到的“情绪—事件—目标—行动”其实是心理学的常识。一个真正的高手是学贯东西文理的。有人曾说过,要当好一名心理咨询师,应该学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文学能让我们更理解社会心态和个人人格;哲学可以了解更深厚的人性观;历史可以看到思维方式产生的渊源,观念的发展过程;而宗教则可以学到每个人的信念体系,这样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尊重每一个人。那么,我还得再加上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因为它能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的本来规律。学无止尽,像讲底层知识的书籍很多,整个过程虽然很慢,但因为打通了关键点,最后形成了连贯动作,反而比原来更快。在底层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再去学习专业知识,这样通过底层知识推敲专业知识,这样的方法应该也同样适用于跨领域学习。
3.4 联机学习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和陌生人发生大规模协同,所以,联机学习的效率更高。列举了“新东方老师的崛起”案例进行说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知识抱团学习方式的兴起,得到平台、微信训练群、饭团等知识付费方式的兴起,正是迎合这个时代联机学习的需求。联机学习的网络就是人际沟通中高效的全通道式和轮式网络的共同体,它具有信息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自由,合作气氛浓厚,满意度较高等优势,自然也能带来复利效应。
高手擅长通过联机学习的方式,不断地跟同行的精英交换思想,跟跨界的专家交换思想,来打破个人能力瓶颈,帮助自己快速获取和吸纳新知。
3.5 复利效应
刚才谈到复利,复利的本质就是:做事情 A,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 又会加强 A,不断循环。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价值在无限放大,所以,人就实现了跃迁。今天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明天新一轮的学习中去;二是不能边学边忘。
四、内容延伸
4.1 境界
《跃迁》本书讲的就是“见世界”的话题,教我们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自我跃迁——不仅要有高手的认知,还要有成为高手的技术。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
- 【见自己】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陷,知道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愿意为此放弃什么?如何扬长避短,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
【见世界】当我们踏出校门走入职场的时候,带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往往会处处碰壁而不自知。于是,你开始反思,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
-
【见众生】高手当久了,胜胜负负看多了,对输赢看得更淡,你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到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这样就从高手变成一代宗师了
这恰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我是全能的;然后我的世界里有了妈妈爸爸,有了他/她人,开始理解社会的规则,开始在社会中生活与成长;最后我们终将发现,无论做什么事情、爱什么人,其实都是完成我来到世界上的一个使命,而这个使命绝大多数都与给予有关。当你给予时,你在与全世界连接,与全世界进行能量的交换。这样,我幸福,你幸福,他/她幸福,整个世界幸福,宇宙也幸福。这就是我们的一生。
4.2 努力和回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就会有十分收获吗?既然不是,到底什么东西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一个简单的事实:
- 2000年,优秀的毕业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国企,土鳖毕业生去了中关村公司
- 2005年,好学生去了风头强劲的诺基亚,土鳖毕业生去了卖袜子的阿里巴巴
- 2010年,优秀的毕业生留在了美国,土鳖毕业生留在了BAT
- 2015年,优秀的毕业生去了BAT,谁会是那群幸运的土鳖呢?
有人会说,我知道了,你一定在讲选择的重要性,选择决定命运。我想讲的是到底什么东西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
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自己辛辛苦苦半辈子,挣到的存款还跑不赢物价。为什么自己一个“无所事事”的朋友通过投资房产,可以轻松转到他们成千上万倍工资的钱?人生有太多的不公平,不公平也是大自然的常态。
为什么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运作系统,在复杂的系统中,细小的初始差异,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经济学称之为“横向分配不均”,收益和内在价值,比如智力和能力,不一定有相关性。
一旦你进入某个系统的头部,系统就会开始产生正反馈——微小的优势会带来更多的名声,名声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多收益。这会促使你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继续扩大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头部的人取得更大的收益,甚至形成垄断。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的努力,甚至,努力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真正的高手是善于抓住趋势、利用规律,来放大自己的努力。这就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残酷的真相就是:富人对穷人的碾压的全方面的。
有人追求内在的自洽,有人追求外在的成功。当然,这没有对错,内在的自洽和外在成功更多是相辅相成的。
4.3 可预见的不均衡
从正态分布、概率分布再到幂律分布,既然在一个流动、开放的社会里,阶层分化是稳定且可预期的,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可预见的不均衡”?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 利用规律,放大自己的努力
- 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处处有机会,也就等于处处没机会。所以,每个人要学会扬长避短,学会抓重点的能力,做“更少但更有效果”的事,“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事情,才是有真正价值的。
五、误区
5.1 从当前优势出发
很多个人成长,甚至职业规划书都强调,先从个人优势出发,选择你感兴趣的领域。这可能是个误区!
- 场外选手很难判断真正的优势
- 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
应该坚持的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因为高价值的事情,往往很难,竞争激烈,体验远远没有选择低价值的“小山头”舒服安心。大部分人会在这个时候下意识地退回来,给自己一个心安的理由——“或许那不是我想要的吧”。
因为射不中靶子,所以随便射一箭,然后在旁边画个圈圈,宣布我射了十环!80%的人做第一个动作时,就已经走向平庸了。 所以你看,虽然简单的道理,因为逆人性,所以最难操作。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
5.2 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很多人走向另一个反面——看见高价值区就撸起袖子下场,很少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比如最近火热的新媒体和内容创业,很多人心急火燎地开始学习写作,朋友圈的内容激情四溢:“我注册了一个公众号,起了个绝好的名字,拉了一个群,开始写作,坚持了30天,现在已经有10万字了。”学写作是件好事,写作是未来的核心能力,也是一个自我表达、自我修炼的绝好方式。但如果目标是希望赶上内容营销、知识IP(知识产权)这波热潮,可能就需要再掂量下。
当他们真正开始写,才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早就竞争白热化的领域,每个细分领域都已经有占据头部的人,那是一群已经不停地思考和写了很久的人。
这些人都有共同点:过去在这个领域有不俗的积累。不管当初是主动还是误打误撞入的行,他们最终选择深耕的领域都是拼杀后经过思考和判断的,叠加在过去的能力资源之上,形成了强劲竞争力。
应该坚持的原则:思考差异化优势。
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价值越高的领域,竞争越激烈,越要凭借独特的优势,先不要急着动手,要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手,思考差异化优势再进入。
5.3 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
原则: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战略必须先帮你在当下破局,否则就毫无意义。
不要一开始思考“如何做出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成为业内最好的xxx”,先抢占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小山头,这个小山头会给你全新的资源和视野,然后再抢占下一个大山头,最后是山脉的顶峰。从边缘地带一点点往前拱,虽然慢,但总有推进。一旦空降激怒一个你不了解规则、没法把握的赛场,即使偶尔获胜,最会也会输得精光。
六、总结
“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庐山真面目”。如果这时能够跳脱出问题本身,从更高一层的思维和视野来看待,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