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

之前在网上有看到该书,后面也没下手,本次应小孩学校要求阅读本书,并阅读同一本书,我买了精装本,也先阅读了,总结一句话:这是一本理论的实践书,也是一本实用的理论书。

一、序言

此本书并非那本著名的由艾德勒所编写《如何阅读一本书》,而是由国内轻阅读编写组编辑的本书阅读指导工具书。本书在介绍基础的、科学的阅读方法之余,力求满足不同读者在阅读上的不同需求。

二、内容

第一章 3W1H

  • Why:为何要阅读?
    读者需要自问,读书的目的何在?若无目的读书,则不能称之为“阅读”。同时,唯有明确阅读的目的,才有利于更加高效地阅读。

  • What:读什么书
    第一类书如同主食包含职业、生活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及其直接解决之道。及时、足量地阅读这些书籍,保证日常需求。
    第二类书如同美食,不求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以满足思想需求。不时享用,并非必要,却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第三类书如同瓜果蔬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即工具书。善加利用,这类书有利于理解更加艰深的书籍。
    第四类书如同甜点零食,用于娱乐、消遣,满足休闲需求。控制“甜点、零食”的摄入,此类书籍多为消遣为主,适当节制。

  • Where:阅读场所
    一般来说,大块的安静时间交给“美食”或“零食”图书,零散的时间交给其他类型的书。

  • How:如何阅读
    强烈的阅读动机、不依赖他人评级、警惕藏而不露、学会略读、不动笔不读书、读完则评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 4个层次
    采纳艾德勒先生的观点,分出4个层次,分别是;
    基础阅读:认字识词的阶段
    检视阅读:即系统化略读,寻找内容主旨
    分析阅读:即全盘阅读,寻求书本内容极致的理解,适合美食类阅读。
    主题阅读:是针对同一主题跟进行的多书本阅读阶段,适合主食类阅读。

  • 读书4问
    贯穿整个阅读阶段,读者都要时刻明白掌握的问题
    (1)这本书讲了什么?
    (2)解决了什么问题?
    (3)说的有道理吗?
    (4)这本书与我何关?

第三章 速读法

  • 速读本质
    速读正是出于既快且好的目的而进行的阅读,侧重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提高阅读速度。常人阅读速度在200字/分钟—400字/分钟。

  • 视读不声读
    这是速度法的基本要求,原因有二:
    (1)常人语速比视读速度要慢,语速约为140字/分钟—200分钟之间。
    (2)声音会对阅读者造成干扰,影响阅读效果。

  • 阅读时的手势指引
    在阅读时,要学会可以用手指或笔记等辅助工具来引导视野去阅读,可实现优质阅读效果。

  • 拓宽视野的练习
    人的视野越开阔,眼睛一次定焦摄取的信息量越大。可以通过以下“字母树”来练习,逐行练习,练习时每次视野聚焦在中间,只看一眼,闭上眼睛回忆此行内容,直到两边文字能够在脑海中清晰成像。两边文字范围越来越看,因此读者的焦点获取范围也越来越宽。

  • 快速翻页阅读
    即常规的刷页法,用手掌平放在书本上方,左右摆动,视线透过移动的手掌尽力寻找转瞬即逝的内容,此练习目的是为了消减书本阅读翻页时对阅读连贯性的影响。

  • 永远不要回读
    回读会造成原本高速运转的大脑阅读思路的中断,是十分影响效率的。要想进行高效阅读,就应该将一个完整的章节作为阅读的基本单元,而不是一个概念、一段话。

  • 提高专注度的方法
    作者提议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说想象注意力全集中在后脑勺,想象自己站在自己身后看着自己读书。

  • 快速理解更重要
    阅读高手之所以称为高手,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高速摄取文字信息的同时透彻理解。因此,速读本质上就是快速理解。
    读者可以尝试快速阅读,同时梳理这段文字的脉络,根据文中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对论题展开论述。
    阅读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回执思维导图的过程。绘制思维导图时,要尽量少写文字,善用符号、图形和颜色。我们绘制思维导图的本意是用图形直观展现文字的内容、逻辑关系,要时刻记住这一点。

  • 快速记忆
    首先,阅读一本书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包括记忆上的目标和使用上的目标;
    明确阅读目标之后,调用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为之后的联想记忆做好准备;
    在记忆的时候充分运用自己的五感,全方位“存储”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时暂停,复述之前读过的内容。

第四章 精读法

  • “四到”原则
    “四到”指的是:集中注意力(心到)、认真看(眼到)、认真背诵(口到)、认真做笔记(手到)、认真思考(脑到)。

  • 做笔记
    笔记有三种,摘抄型、感悟型、评注型、综合型等。

  • 反复阅读
    这是精读的必要方法,实践时需要克服若干障碍。
    (1)已经读过,再无心意。为了克服此心理,可以只将重点重复阅读。因为篇幅较短,心中的压力就会减小。
    (2)已经吃透,随手翻阅。对于此内容大部分是缺乏信心的原因,读者可以先行验证相关内容的适用性来检验结果,以决定是否有必要重读。
    (3)重读未尽,半途而废。既然是重读的书,本就没有必要完全读完的必要。不过阅读时要注意做到重读的目的,只要目的达到,哪怕只是看了一眼也是值得。

  • 精读如织网
    精读时注意,读者应该跳出书籍原本的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或者需求建立新的结构。即先建立书本的结构,然后逐个填充内容。

  • 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讲出来
    把自己阅读过的内容讲出来,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最佳方式,一般分为复述式、转述式和演说式三种。
    复述式也就是俗称的背诵,把自己记忆的内容说出来,可谓最无趣的讲述方式。
    转述式指的是换个人称,或者替换部分词句,已经加入许多个人的思考,这是常规做法。
    演说式指的是讲给他人听,以此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需要因材施教。

  • 如何评论一本书
    (1)不读懂,不妄评。读懂不等于读完一整本,如果你读完了并分析了某一个主题的介绍,这时候才评价才是合理的。
    (2)有理有据,求同存异。支持或反对都要有理由,最好是能有建设性意见。
    (3)说出来或写下来。写一本书的评论,更是深层次理解这本书的过程。

  • 无疑不读,读书必疑
    有疑问就有目的和动机,这是伴随整个阅读过程都要有的心理。对未明的事物保持本能的怀疑,是阅读的基本态度。

  • 如果让我写这本书
    这是一个特殊的提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思考若是让自己来写同类的话题,自己会如何排版布局,组织架构?到了这一步,才算是真正地将一本书完全理解消化了。

第五章 主题阅读法

  • 本质
    “主题阅读”是最深层次的阅读,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研究的阅读,也可以称之为“研究性阅读”。
    这种阅读层次,强调主题而非书本本身,要先用检视阅读寻找跟主题研究有关的书,然后在用分析阅读精读。

  • 基本理念
    (1)未能明确认识的,决不可真心接受。
    (2)把话题分成若干部分,逐一解决。
    (3)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认识的对象开始。
    关于主题阅读法的具体做法,在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做了细讲,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章 写与读

了解我们所要阅读的作品“怎样写”,就可以据此确定“怎样读”。

  • 写与读的关系
    读是写的目的,写是为读而生。前面介绍的种种,本身就是以“写”促“读”。
    “写”可以使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即从做整合的角度出发,自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一般作品。

  • 怎样读故事
    一般故事都有必要的要素,如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情节事件等,也有着一般的叙事方式如倒叙、直叙等,综合利用多种叙事方式会提升故事本身的若干趣味。明白作者的套路,也就轻松掌握了阅读故事书的方法。

  • 阅读论说性作品的方法
    论说性作品一般是通过摆事实、讲逻辑来阐明观点,论证一个问题。其实这类作品阅读难度较高,可是知识架构确是最简单明了。虽说阅读不易,但是若真的读完后,实践意义远大于难有定论,各执一词的故事类书。

  • 阅读说明性作品的方法
    “说明的”的目的在于让人知道,因此需要具有说服力和客观性。一般来说,说明文的层次架构是所有文体中最清晰明了的一种,但也是最最乏味。所以建议,读者最好面对说明性作品内容时,最好边实践边阅读。

  • 阅读抒情类作品的方法
    此处针对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
    阅读时,身临其境,结合背景,融入到作品当中,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
    然后,抽身出来,思考本书介绍的情感是真是的、具有广泛性的,还是为了迎合市场强行杜撰而出,显然,前者更具阅读价值,后者就是赤裸裸地扯淡。
    同时保持理性的思考,不能让情感左右自己的思维判断。

  • 学以致用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
    (1)写有定式,读无套路。
    (2)书中之言,不可尽信。
    (3)学以致用,方为正道。
    最直接的“用”便是干感悟性的评论,让自己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事实,这些都是阅读的用处。

第七章 阅读的效用

  • 阅读的工具性
    时刻铭记,阅读只是工具,不是目的。阅读是自我提升门槛最低的方式,没有之一。

  • “为知”而阅读
    “为知”阅读,在阅读时要注意知识的完整性和特殊性。完整性就是说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只抓住知识的一角就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特殊性就是说要注意知识的适用条件,知识和方法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有效用的。

  • 为人为己
    “为己”则是自我需求的满足,“为人”则是分享与影响他人,业界早有共识:将学到的东西传授给他人,是最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没有之一。

  • 创新与传承
    自然我们阅读多少带有点功利色彩,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不是为了创新,却能在“读书破万卷”之后,自成一家。我们也不是为了传承,然而我们记录收获,传播分享的过程却已然做到了这一步。

  • 浅析“杠杆阅读术”
    本田直之在其作品《高效阅读法》中针对商业书籍,提出了此概念。此方法指的是,省去繁琐的探索分析的时间,不侧重重点系统的理论,而是直接借用参考经典案例。很明显,这些方式比较适合商业书这种“效用强、强调实用”的作品。
    同时,作者还强调,“速读不如多读”,配套的阅读方法就是“一天一本商业书”,尽可能地多看,以量取胜。

  • 浅析“RIA拆书阅读法”
    这是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出的阅读方法。作者认为,参加高价的商业培训是一种低效且高成本的。
    分别用阅读(Reading)、解释(Interpretation)、挪用(Appropriation)三步的拆书法,不过此法只能针对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且对读者本身都有一定阅读基础。

第八章 “鱼”与“渔”

  • 避免藏而不读
    为自己量身制订一个阅读计划,是摆脱此种窘境的有效方法,一天、3天、一周读一本书都行。

  • 选书谨慎
    选书时避免贪多务全,只求自己当下最紧急迫切的。

  • 整理书架
    整理的过程就是重新梳理知识的过程,可以产生新的思考和感悟。

  • 读书与交友
    读书如同登峰,过程中难免寂寞,结伴是一种好的选择,多去社群、同道交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 阅读之路
    第一条,信马由缰,兴尽而返。此路读书乃是爱好使然,无目的,也无职责,可谓自在。
    第二条,成岭成峰,月迷津渡。此时阅读已有目的,只是书海浩瀚,上下求索,可谓辛苦。
    第三条,山登绝顶、千刃振衣。目标清晰,道路笔直,信心十足,可谓“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