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体验

2017年智能音箱仿佛成为了一道风景,智能音箱的发布会月月有,风光无限;有幸的是自已也参与这波浪潮之中,公司产品线(WiFi、BT智能音箱)从无到有,全程参与。就通过产品投放并收集客户的反馈,谈谈自已的感受,总体而言,智能音箱方便了生活,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引言

纵观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发布的智能音箱,如亚马逊Echo、Google home、HomePod、天猫精灵x1、叮咚智能音箱、小雅智能音箱和小爱智能音箱等等,下游的方案商依赖大厂(阿里的SDS、百度的DuerOS)的赋能,开发及定制智能音箱,万变不离其中,大都定位于智能助手,功能有播放音乐、收听电台、查询天气、闹钟、辅助购物、智能家居控制等,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各有特色。

现状

市场上,商家为了强调卖点,增加噱头,特意标明“人工智能音箱”,实际上当前所谓的智能音箱还真配不上AI人工智能,只能勉强叫“智能音箱”,仅是智能音箱最为初级、最为表象的产品体现。

体验

手机操作:采用WiFi模块的产品在完成配网,新手指导和注册之后,手机的作用就不大了,智能音箱就可以独立使用了,但接触反馈最多的是配网有兼容性问题,如:这个手机不行,那个手机却可以;那个路由器可以,这个却不行等等情况。采用蓝牙模块的产品虽然很少有连接兼容性问题,但必须时时保持手机与音箱连接。

语音交互:语音识别(各种语言、各种口音)、语义交互和会话交互技术还不成熟,经常你以为你表达清楚了,但机器压根不知道你说啥,更过分的是,这个过程还不断重复,你永远不知道你下一句话能不能达到目的,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内容:语音平台内容不够全面,简单讲就是懂得太少,答非所问,就知道卖萌,还是不如上网找搜索好用;新闻不及时,大都是昨天或更久的。

音质:大部份人对音质要求不是太高,仅发烧友或有情怀的人对音质有比较高的要求,但也也不能出现音量一调大,可能出现劈叉。

场景: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语调,根据领域不同,回复的场景也应有区别,比如讲笑话,由于语音助手还不怎么学会人类的语调,讲的比较生硬,这有点儿尴尬。

智能家居控制:一句话唤醒所有电器是多少人的梦想,但实现起来何其困难。你如果想让智能音箱变成中枢控制器,就必须买它指定可以连接的电器(这就是各个音箱与智能家电的封闭生态圈,很无奈);一旦家里网关或路由换了密码,所有的设备都离线了,必须一个个再配网。

智能音箱购物:有的把语音购物当做卖点,但试想一下,整个购物流程涉及到浏览、比价、下单等一系列问题,而用户却无法查看网页和图片,只能通过人机语音对话来完成,是不是相当麻烦?另外也会引发人们对信息安全支的担忧,如支付安全、个人隐私。

服务:不能像销售传统硬件设备那样卖出去不管,考虑到智能音箱的特性,它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对话技能,越来越聪明,需要为销售出去的产品提供长期的可更新、可升级服务。

后语

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能力,我们(含客户)对产品期望过高,我们使用智能语音产品,都指望它如江湖百晓生无所不能,其实不是的,我们只是用它来问下天气,听下新闻,放下音乐,了解百科,控制个台灯,最好还能充个话费。

实际上智能音箱的未来究竟如何,还要看平台及厂商们能否把体验做好,能否让消费者接受和满意。就整个市场而言,智能家居生态的打造还远未成熟,智能音箱能否作为未来语音交互的入口仍需要观察,大家需要更多的耐心等待它真正爆发的时刻到来。